幸好今天是大雾,所以没必要看日出。
和很多人促膝长谈,线上的,线下的,以前似乎没有这么多获得感和满足感,也没有这么多思考和深入,更没有这么多肯定和被肯定。我又想到第一篇博客的时候,我迫切地希望将自己分类标签,总得属于某个群体才有心安理得的权利。今天凌晨又翻过来看了一遍,沙河傍晚的夕阳挂在甲子钟上,去地铁站、去鱼籽村、去跑步、去吃饭、去地超、回宿舍、去遛弯、和磊磊逛校园的时候总是被这一荒凉伟大的日常所震撼,沙河的空气带有一股野性和狼劲,但是细微地渗杂着理性和秩序的气息,在那样的犄角旮旯里仍然散发着让我敬畏、害怕但不畏痛苦的冲劲。人在成长,就对心无旁骛的状态更加复杂,又向往又怯懦,快乐就变得深奥复杂又得不到,失落和虚无总是常伴己身。
有些简单的快乐似乎随着校区的搬迁淹没在尘埃里,就像大二的学长学姐发现大一的自己怎么可以这么社畜。无知者无畏,意识到一些事情,意识到一些想法的那一刻就在害怕或者已经在失去它们的路上,对于长久人生来讲,无可厚非这是蜕变,是向上的台阶又往前延伸五十米的收获;对于短期自省而言,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变化而且还被帮助寻根溯源,何尝不是一种惶惑不安,力求平静但是跃跃欲试。
思考也好,转变也罢,我都应该聚焦站在这片大地上的自己,聚焦站在实处的自己,一边抽象地谈论宇宙和天空,一边深扎于泥土之内,聚焦实事。
“碰到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”何尝不是一种逃避自我的借口,用这样的借口去逃避痛苦和现实,用这样的借口去潜意识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群体。在意的东西才会时常挂在嘴边,我说我是我其实我不是我,我是那个我说我的假体,替身,冒充者,一个希望通过说给别人掩盖自己的冒牌货。
一个老套的开头总是开启一个新话题典型的办法。有人问我虚无是什么,什么时候可以感到虚无。空虚感是人生无法逃避的问题,因为它就是这样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,所以人活着是为了创造意义,人活着是为了对抗虚无,为了逞强和嘴硬,这么想想每个人都是小孩,因为大家在不服输这点上都做得很到位,宁愿用一生的时间只为去跟那个身处虚无空间的自我证明,我在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。我也许认识到了虚无总是无孔不入,虚无伴着空气在每天早上,去上课或者路上吸入杨絮的瞬间全面入侵我们的身体和思想,我能做的只有感受到空气的渗入和微风的存在,春天气温真舒服,路上开花很漂亮,还有要上什么课,要做什么事,我得回谁的消息。所以我在忽略它,我在让自己尽力不打开那个潘多拉魔盒。洛夫克拉夫特才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,他已经意识到了虚无的存在并赋予了神话宗教一般的意象,并且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能力斗争着。如果我们和虚无相伴,就会发疯。
用愤怒保持清醒,以对抗平静和深渊,当你在凝望……
所以幸好今天是大雾,我们看不到和那天一样美丽的日出和日出前熹微的天光。所以今天无法替代,那天无法替代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无法替代,是意义找上了我们,不是我们去寻找意义。